见习日志(一)│半坡遗址博物馆
2024年4月20日上午,suncitygroup太阳集团2021级见习活动来到了半坡遗址博物馆,大家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进行参观学习,充分感受了半坡遗址独特的文化价值。
西安半坡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占地面积107.4亩,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半坡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馆藏文物3万多件,一级品200多件。藏品中约有石器3000件,陶器1.4万件,其他质地器物3700多件,人骨标本200多具,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标本约200多件。
首先,大家在出土文物展厅进行参观,出土文物陈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组成,两个陈列室陈列的是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展厅展品可分为石器类、骨器类和陶器类。主要展出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包括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鱼叉、陶钵、陶盆、陶碗、陶罐、陶甑以及尖底瓶等,此外还有陶哨、人头、鸟头、兽头等艺术品和一些装饰品,在半坡遗址出土的22种刻划符号也展示在陈列室中。
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展厅包含五个单元,展示了半坡文化的魅力。第一单元“青青河畔”,介绍了半坡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展示了动物骨骼和骨器。第二单元“生命之诗”,讲述了半坡人的劳动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渔猎和采集等经济活动,以及出土的生产工具。第三单元“田园牧歌”,描绘了半坡人的日常生活,包括修建房屋、制作陶器等,展示了丰富的陶器种类和纹饰。第四单元“心灵神韵”,探讨了半坡人的审美意识,展示了各种材质的装饰品和不同的功能。第五单元“隐秘玄机”,提到了半坡文化研究中存在的未解之谜,如刻画符号之谜、人面鱼纹之谜和尖底瓶之谜等。
在参观完出土文物后,大家在遗址大厅继续参观学习。经考古发掘得知,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其中,居住区占地约30000平方米,其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窖穴等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大型壕沟。壕沟长300多米、深约5米、宽约6米,是护卫村落、不受外来部落的侵犯,防止野兽突然袭击的防御工事。
在半坡遗址总共发现250多座墓葬,包括174座成人墓和76座小孩墓。这里的墓葬基本都是头朝西,以单人葬为主,一座四人合葬,一座两人合葬。根据葬式的不同,分为仰身直肢葬、俯身葬、屈肢葬、二次葬。成人墓葬大多位于壕沟外部北侧的氏族公共墓地,小孩墓葬位于居住区内,绝大多数为瓮棺葬形式。有的墓地上放着瓮罐,瓮罐上边盖着陶盆,陶盆中间钻有一小孔,人死后尸骨放在瓮罐中,小孔的作用是让死者的灵魂进出方便。遗址中还有储藏物品的地窖和公共仓库等。这些使用过的窖穴、陶窑、墓葬等先民遗迹,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半坡人开拓史前文明的艰难足迹。
通过本次半坡遗址博物馆的见习,我们得以回望6000多年前的华夏大地:早有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人,手握自制的生产工具在水草丰茂、游鱼成群的浐河东岸开垦荒地、狩猎捕鱼、烧制陶器,将世代传承的中华传奇留在这片黄土地上。最后,历经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这片黄土地上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绵延发展。
见习生:李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