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首页  关于我们  团队队伍  公司产品  科学研究  党建工作  员工工作  院友风采  集团首页 
中国史一级学科
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史一级学科>>正文

科学研究水平

学术论文质量

从本学科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凝练出5项标志性学术成果;每项成果分别简述其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并提供至少1篇代表性学术论文进行支撑(可填写“三报一刊”理论文章)。代表性论文总数不超过40篇,其中中国期刊论文不少于1/2,同一教师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不超过3篇。

成果简称(限20字)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限150字)

自我评价

陕北区域历史文化的多元互动

通过神木石峁遗址、中原与游牧民族的交界线、佛教文化的传播路线、革命年代陕北的特殊地位,概括了陕北历史文化多元性、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陕北从远古时起一直到近现代,始终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陕北既是中华版域内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节点,也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的交汇点,更是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大舞台。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序号

论文题目

DOI

第一

作者

刊物/会议名称

发表

时间

署名情况

境外

合作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50字)

1

论陕北文化

张小兵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5-10

第一作者

从多元性地域性开放性的角度考察陕北文化,归结出陕北文化是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纽带。

2

陕北历史文化的区位特征

杜林渊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5-10

第一作者

探讨陕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远古时起一直到近现代,始终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

3

历史上陕北区域概念的演变

王保存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5-10

第一作者

考察陕北区域概念的演变为研究陕北文化提供了一个有益参考。

4

北宋府州折氏与党项族的关系——兼论唐末五代时期陕北地区的民族变迁

高建国

西北民族论丛

2018-03-01

第一作者

被引2次,下载74次。

5

清中叶陕西底层民众的生命、生计与生活——基于嘉庆朝内阁刑科题本与方志的互证性研究

封磊

中国地方志(CN:11-1395/K)

2019-10-25

第一作者

对嘉庆朝内阁刑科题本陕西案发当事人的描述性资料做统计性分析,呈现清中叶陕西民众的生命、生计与生活。

成果简称(限20字)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限150字)

自我评价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与陕甘宁边区史

在全面系统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基础上,在分期问题上突破了传统观点,提出的新观点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源头;科技自主创新是延安时期党领导科技事业的重要经验之一。其次,提出农业改良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的原因之一,突破了仅依靠开垦荒地的传统观点。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序号

论文题目

DOI

第一

作者

刊物/会议名称

发表

时间

署名情况

境外

合作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50字)

1

抗战胜利前夕《解放日报》对美国舆论的分析评述

赵红

太阳成集团学报(社会科学版)(CN:61-1015/C)

2017-09-20

第一作者

《解放日报》刊载的美国舆论反映出美国有识之士对中国局势的强烈关注, 印证中国在美国远东政策中的重要性。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合作运动研究

王保存

长江丛刊

(CN:42-1853/I)

2016-08-15

第一作者

考察陕甘宁边区农村合作运动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

3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动光荣”意识的塑造

张雪梅

太阳成集团学报(社会科学版)(CN:61-1015/C)

2016-04-01

第一作者

被引5次,下载244次。

4

延安时期中共历史成就与经验

张雪梅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10-01

第一作者

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经验,是党领导人民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障。

5

延安时期的戏剧文化与党的历史教育

康华

太阳成集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12

第一作者

研究延安时期的戏剧与历史的关系,不仅可以还原当时的历史教育,而且可以为当下群众历史教育提供借鉴。

成果简称(限20字)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限150字)

自我评价

延安时期中共的对外形象构建及其影响

政党形象制约着政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一是延安时期中共从弱小走向强大,与她注重自身形象宣传和建设有密切关联。二是通过国际友人即“他者”视角,解读中共的民主治理和亲民爱民形象,与国民党的统治形象形成对比,更具有说服力。三是研究延安时期中共形象建构,对新时期政党形象建设和开展 “公共外交”有借鉴作用。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序号

论文题目

DOI

第一

作者

刊物/会议名称

发表

时间

署名情况

境外

合作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50字)

1

斯坦因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红色中国的挑战》为例

赵红

太阳成集团学报(社会科学版)(CN:61-1015/C)

2019-12-03

第一作者

梳理斯坦因著作内容,揭示英国记者对中共治理成就的赞赏;通过其著作和宣传塑造了中共良好形象。

2

从“救助”到“反干涉”——对《新华日报》刊登美国民间援华活动的评析

赵红

太阳成集团学报(社会科学版)(CN:61-1015/C)

2018-12-15

第一作者

评析《新华日报》刊登美国援华活动性质变化,揭示美国民众支持抗日和国共合作,同时表达中共的政治诉求。

3

朝鲜革命者在延安活动述论(1935-1945)

王建宏

太阳成集团学报(社会科学版)(CN:61-1015/C)

2018-12-01

第一作者

通过中日韩三国文献,勾勒朝鲜革命者与中共的关系,探讨中共的纲领政策对战后北朝鲜政体的影响力。

4

韩人社会党与中共成立关系考辨

王建宏

当代韩国(CN:11-3467/D)

2019-06-25

第一作者

围绕韩人社会党帮助中共建党的史实,考察马克思主义在东亚的传播及中共与大韩民国交往的历史渊源。

5

瑞典汉学家扬·米尔达:向西方讲述中国故事

王建宏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9-02

第一作者

首次向国内学界介绍瑞典作家扬•米尔达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相关论著,并给予积极评价。

成果简称(限20字)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限150字)

自我评价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治理与文明演进

通过中华民族的聚合性特征与凝聚状况,探讨传统国家的制度架构与治理体系,剖析中华民族文化延续、文明进步的内在基础。突破传统社会文化治理模式的观点,从“个体”“多元”“一体”多个维度探索中央王朝的治边方略、治理体系、民族关系及文化政策。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序号

论文题目

DOI

第一

作者

刊物/会议名称

发表

时间

署名情况

境外

合作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50字)

1

有关《封燕然山铭》摩崖的三个问题

10.16486/j.cnki.62-1035/d.20190131.008

高建国

西北民族研究(CN:62-1035/D)

2019-01-31

第一作者

被引3次,下载333次。

2

北宋太常礼院及礼仪院探究

张志云

求是学刊

CN23-1070/C

2016-05-15

第一作者

被引7次,下载337次。

3

明代宗室法律特权及其上下分野

10.16758/j.cnki.1004-9371.2019.02.012

梁曼容

古代文明(CN:22-1213/K)

2019-04-01

第一作者

解读《皇明祖训》《问刑条例》《宗藩条例》,指出明后期宗室法律特权因爵位高低呈现上下分野的现象与意义。

4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明代宗藩研究

梁曼容

中国史研究动态(CN:11-1040/K)

2019-08-20

第一作者

对明代宗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反思,深入评析该书的创新之处与问题所在,总结明代宗藩研究的新契机。

5

清末新政期间新疆行省的改制探索——设督,裁抚、军

刘志佳

贵州民族研究( CN52-1001/C)

201908

第一作者

被引1次,下载183 次,被2019年人大复印资料索引收录。

成果简称(限20字)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限150字)

自我评价

20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路径与现代转型

20世纪初,由于新史观的出现,中国的史学研究走上了科学化、近代化的道路。在整个20世纪,中国史学经历了草创时期、活跃时期和建设时期的发展道路,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将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史学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产生越来越大的学术意义。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序号

论文题目

DOI

第一

作者

刊物/会议名称

发表

时间

署名情况

境外

合作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50字)

1

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

10.14110/j.cnki.cn-37-1059/d.2018.01.020

康华

理论学刊(CN:37-1059/D)

2018-01-30

第一作者

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从理论角度概括,丰富了延安时期史学研究。

2

论“新革命史”的兴起

王悦之

苏区研究(CN:36-1341/C)

2020-01-25

第一作者

新革命史批判告别革命论,把20世纪中国革命史客观化、陌生化、机制化和复杂化。

3

顾颉刚的考古实物思想及古迹古物考察述论

封磊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12-1290/C)

2020-09-10

第一作者

追溯顾颉刚先生的考古实物思想的源流和付诸的考古实践,阐述顾颉刚先生的考古实物思想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4

从致用到求真:论杨宽古史分期观研究

贾鹏涛

历史教学问题

(CN:31-1016/G4)

2019-06-30

第一作者

杨宽的古史分期观有二次变化,最终提出中国历史有特殊的历史发展规律,这对理解20世纪中国史学有积极意义。

5

陈梦家佚六篇

贾鹏涛

新文学史料(CN:11-1283/I)

2019-03-01

第一作者

陈梦家早年署名“陈漫哉”文章的新发现,可丰富对陈梦家史学的认知,亦对准确把握其史学特点有一定的作用。

关闭窗口
suncitygroup太阳集团

版权所有: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官方网站
地 址:中国·延安·延大新校区
电 话:0911-2650581
邮 编:716000